互联网

·

宗庆后:没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一切

锌媒体报道

「娃哈哈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提了多年「不差钱不上市」之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口风渐渐松动了。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宗庆后表示「娃哈哈准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或许会考虑上市。」

2018 年 3 月至 4 月间,各大媒体开始爆料娃哈哈员工被「退股」风波。对于外界「娃哈哈以 2.6 元回收每股」的传言,《南方周末》证实差不多是这个价。《华夏时报》一篇报道称,「目前,娃哈哈全部股东数量已经超过 15000 个」。

从业绩上看,娃哈哈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发布报告》, 2017 年娃哈哈以 456 亿元营收排名 327 位;而 2016 年、 2015 年,娃哈哈分别以 494 亿元、 720 亿元的营收排名第 70 位、第 31 位。宗庆后离此前的千亿目标也越来越远。

如今,传统零售业逐渐走下坡路,而娃哈哈想要进军高新技术产业又需要足够的现金流储备。因此,上市是摆在宗庆后面前最现实、也最有效的一条路。

这个白手起家的七旬老人,曾经一手缔造娃哈哈王国,他的传奇人生就像一个现实版的励志片。

▲《平凡的世界》| 以一颗倔强的心坚持了下来

1945 年 10 月,宗庆后出生于江苏宿迁,祖父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因父亲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 1949 年后,宗庆后全家不得不迁回祖籍地杭州,仅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尽管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初中毕业后,懂事的宗庆后迫于家境困窘,不得不辍学,干起了谋生的小买卖。他曾走街串巷叫卖爆炒米,也曾在寒冷的冬夜到火车站卖煮红薯,虽然挣到了一些钱补贴家用,但这并不是宗庆后理想的人生。

直到 1963 年,他打听到舟山马目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背景的消息,宗庆后紧紧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马目农场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本是关押犯人的劳改所,被称为「舟山西伯利亚」。 18 岁的宗庆后每天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以一颗倔强的心坚持了下来。

一年后,马目农场收缩,他辗转来到绍兴茶场。从事种茶、割稻、烧窑、开山……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彼时的宗庆后与所有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 15 年。他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是四处找些书来看。《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对他影响颇深。

1978 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 33 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顶替退休的母亲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彼时,他们一家 6 口仍然蜗居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

从糊纸箱到卖纸箱,他用脚来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 10 年里,宗庆后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对他而言,背着几台落地电扇,像个跑单帮般地挤在绿皮火车上,只不过是一种谋生和消解无穷能量的手段。

▲《创业时代》| 似乎要把过去所有耽误的时光都追回来

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 42 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1987 年,宗庆后带领两名老师,靠借来的 14 万元钱,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在被命运遗弃了大半生之后,这一次宗庆后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一丝可能。像一个工作狂似的,戴着草帽,骑着三轮,到处送货。风里来雨里去,他似乎要把过去所有耽误的时光都追回来。

凭借超乎常人的耐力, 1989 年,宗庆后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创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并担任厂长。

在优生优育氛围之中,「小皇帝」成为很多大家庭的核心,娃哈哈营养液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在市场上一炮而红。

3 年时间,宗庆后将娃哈哈的产能扩大了 60 倍,利润暴涨了 100 倍,销售商们扛着一袋袋现金来抢货,然而娃哈哈的仓库却是空的。

▲《远大前程》| 一举攻下大半个中国的纯净水市场

因场地有限,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宗庆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91 年 8 月的一天,他突然把助手吴建林叫去说「你陪我去趟罐头厂。」第二天,宗庆后便在例会上宣布了一件令所有员工都震惊的事「我们打算兼并杭州罐头厂。」

彼时,娃哈哈年产值已达 2000 多万元,银行账户里有将近 2000 万元的存款。而杭州罐头厂负债超过 6700 万元,库存积压产品高达 1700 万元。

雷厉风行兼并后,娃哈哈人和老杭州罐头厂员工 28 天拉起了一条生产线,成功开发了一款新产品「酸酸的,甜甜的」果奶,以此对抗乐百氏的乳酸奶。凭借宗庆后出神入化的广告运作,以及经营重心的转移,力推娃哈哈果奶,由此与乐百氏不分上下。

在乳酸奶饮料竞争白热化的阶段,除了巩固基础,娃哈哈还不忘开发新的领域。因为宗庆后意识到,软酸奶市场已经达到上限,很难再有大的作为,所以转战新兴产品——瓶装纯净水。一句「我的眼里只有你」融化了众多年轻人的心,一举攻下大半个中国的纯净水市场。

▲《猎场》| 商标只能由合资公司单独使用

1996 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 5 家合资公司,百富勤后将境外股权卖给了达能,至此,达能拥有了合资公司 51% 的绝对控股地位。

同年 5 月 18 日,娃哈哈与达能又签订了一个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在这个协议里,规定了未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娃哈哈集团不得将商标许可给其他公司使用,而只能由合资公司单独使用。

十年间,达能与娃哈哈共同合资设立了 39 家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大部分由达能并购。与此同时,娃哈哈也建立了几十家独资企业,与达能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些企业一直在使用娃哈哈商标,而其生产的产品则全部通过合资公司来销售,达能每年还委托其指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2006 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范易谋认为这些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因此要求用 40 亿收购非合资公司 51% 的股权。宗庆后拒绝了达能的收购请求。

于是,达能发起了一场针对宗庆后和非合资公司的全面诉讼,局面随后演变成夹杂利益与情绪的混战。

▲《英伦对决》| 互相厮杀

为了击败对方,双方都动用了媒体的力量,双方都各有一套存有漏洞的说词和证据,「民族大旗」对抗着「契约精神」,这对合作对手开始互揭老底。

达能甚至曝出宗庆后已把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外,家人早就持有美国国籍、自己也拿过美国绿卡,以及偷漏税 3 亿之巨和长期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等内幕。一系列的风波使得宗庆后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也让中国的公众窥见了商业社会中阴暗的一面。

对此,哇哈哈接二连三地反击。在给董事会的信上,宗庆后直言:我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人格,不是你要我干什么我就要干什么,我们是平等的,现在不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了。

面对媒体,宗庆后指责原来的合同中限制娃哈哈生产与达能可能存在竞争的产品的规定违反了国家实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相关的条款,已构成对中国饮料企业的垄断,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2007 年 6 月 6 日,宗庆后高调请辞合资公司董事长一职。辞职的理由是无法忍受达能方面的两位外方董事范易谋与秦鹏的欺凌与诬陷;同时也需要腾出精力和时间来积极准备应对斯德哥尔摩、美国的诉讼,并向达能提出反诉请求以及最多 50 亿欧元的赔偿要求。

在公开信中,宗庆后回顾了自己与达能合资十余年、争斗十余年的过程,再次将炮口对准达能进行猛烈攻击,并称「今天本人告别达能,希望明天达能不要告别中国」。

辞呈公布第二日,娃哈哈的全国经销商、市场部和供应部职工及乐维基地、秋涛基地、下沙基地的全体员工发表六封措辞相似的公开信,「抵制达能,拥戴宗庆后」。最富戏剧性的是,在达能的上海媒体见面会上, 40 多名娃哈哈员工统一着黄色上装,高举横幅,整齐地高喊「我们要宗庆后,不要达能」等口号。

事实上,与达能打这场「尊严之战」的时候,宗庆后心中早已做好了「血战到底」的准备。「达能说要搞得我身败名裂,在诉讼中度过余生。怕什么?我 60 多岁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危机13小时》|  一度陷入困局

意外的是,历时两年,经过 29 场官司后,, 2009 年 9 月 30 日,这场改革开放 30 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戛然而止了,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 51% 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

其后,娃哈哈的生产规模突然爆炸性地膨胀,市场占有率增长惊人。到了 2010 年,宗庆后不但一下子成了「首富」,而且还是「双料首富」。

从此,「再造一个娃哈哈」的布局开始实施。娃哈哈卖过白酒、奶粉、富氧水,还开过商城,涉足过奢侈品,可惜都收效惨淡。非食品领域的连连失利,一度让娃哈哈陷入困局。

当越来越多的娃哈哈产品变得难卖时,原来强势的销售体系也在受到挑战,经销商和销售团队之间开始出现各种矛盾。

2013 年 9 月 13 日清晨,宗庆后在家门口突遇一位持刀的陌生中年男子。在受到威胁后,他被对方的刀割伤了左手两根手指的肌腱。遇袭事件后媒体上不断出现各种猜测的声音,坊间出现各种「寻仇说」、「报复说」, 甚至出现娃哈哈公司的内部高管发生重大调整,娃哈哈的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等报道。

面对种种不实猜测,宗庆后都予以否认,并且坦言「是个偶发的事件」、「我不是为富不仁的人」、「没有什么人仇恨我」。

▲《荒野生存》|  我思考的只是生存,更好地生存

关于业绩下滑,宗庆后承认娃哈哈这些年的创新能力在退步,除了占据营收近四分之一的营养快线外,缺乏更多「爆款」产品,没有跟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现在,我们这些老江湖,都不知道怎么做广告了。」

其次,他认为,自 2011 年起,网上不断传播喝乳饮料会得白血病、含有肉毒杆菌、避孕套等谣言。甚至假冒中央电视台新闻并发传单到诊所、幼儿园,造成消费者对饮料的恐慌。「这些骇人听闻的谣言,要换一个企业肯定就倒闭了。」

为此,宗庆后通过司法方法,抓了两个散布谣言比较多的人,但是源头的人没有查到,因为要公安部立案才能查。他一度发现很多服务器在国外。

2016 年底,在被问及如何评价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的五大变革时,宗庆后说「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在这场大讨论中,有观点认为他过于保守。对此,宗庆后的回答是「我觉得我一点都不保守。」在他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企业家要在产品、技术、市场、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未来,饮料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可挖。」宗庆后说。

在主业上,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的需求正逐步从饱腹解渴向保健养生转变。为此,娃哈哈主动求变,重点从生物工程如菌种、发酵技术、中医食疗等方面寻求突破,研发新产品。在发挥联销体渠道优势的同时,娃哈哈成立了很多拓展队,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如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宗庆后也在琢磨。

▲《七十七天》|  坚持的每一刻,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韧

创业 31 年来,宗庆后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一年中,他有两百多天都奔走在一线市场,坚持去各地跟经销商、小贩们聊天儿。宗庆后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种地图,从不同国家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再到高速公路、城乡公路网,地图上通常都做满了标记。

这位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自称「可能是全世界喝过饮料最多的人」,他的办公室、仓库摆满了各种空饮料瓶。宗庆后去过很多次法国巴黎,最熟悉的是巴黎的超市,那是他逛得最多的地方。宗庆后在那里买回了各种各样的饮料,却没去过著名的「红磨坊」。朋友们说那是个「歌舞圣地」,还拍过好几部叫《红磨坊》的电影。宗庆后对他们说「哦,你们不错么,我都还没去过。」

一件普通夹克衫,一双有点旧的黑布鞋——每天清晨,当宗庆后走进弄堂小店,叫上一份两块钱的大饼油条时,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看起来一身土气的老头,凭什么几次当选「中国首富」?2016 年 12 月 22 日,杭州东去义乌的高铁上,宗庆后坐二等座的照片再次走红。在娃哈哈,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一年花费不超 5 万。

▲  2016 年 12 月 22 日,宗庆后乘坐高铁二等座

当记者追问他消费还不如公司员工时,宗庆后坦言「实际上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同,有的人认为享受好了就比较幸福,有的人认为事业成功了才感到幸福。现在就算穿破衣服,人家也不会把我当成穷人看的。其实都是几十块钱的衣服,质量好就可以了。」

每年春节前夕,宗庆后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留杭的外来员工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了 30 年。

跌跌撞撞,有苦不说,有累不诉,宗庆后带领娃哈哈一路埋头走来。他坚持的每一刻,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坚韧。

如今,娃哈哈依然是饮料界的霸主,宗庆后作为前辈,依旧扮演着指路人的角色。属于他的时代还在继续,宗庆后在谋划着娃哈哈庞大帝国的未来。

「我们之所以选择成为企业家,并非来自我们的本能,也并非我们真正的性格使然。我们只是在一个找不到出路的年代里,使劲儿地在为自己找一条出路。等到年纪大了,回头一看,自己竟然走出了一条路——一条水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路。」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