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关于无人零售的“拿来即走”,你们都想错了

锌媒体报道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了,大部分的分析主要是从省人力成本的目的出发。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认可无人零售的价值。迅雷创始人程浩以Amazon Go为例,从另外几个角度来讨论一下无人零售。

第一:“拿来即走”和“无人”是两码事 

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叫“拿来即走”,一个叫无人零售。前者是新技术带来的消费体验,后者是新技术带来的零售方式。“拿来即走”不等于无人,同样可以应用到有人的店铺。它的价值不是要把人工全部取代,而是提升消费体验(最多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超市少一部分收银员,便利店两个店员变为一个)。

因为从省成本的角度来讲,这个账其实算不过来:

所谓的无人零售只是实现了消费者端的无人,但后台仍有很多节省不了的人工环节。你得有人负责去理货,有人负责上架。包括得有人定期搞搞卫生,货架乱了总要有人去整理一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工作,想做到无人其实挺难的。此外有个人在店里,盗损率肯定也会低不少。

便利店的店员价值并不仅限于卖东西,他们还能干很多别的事,例如收发个快递、送货上门、卖个理财产品等等,这也是便利店的增值业务之一。你用“拿来即走”把他们给替代了,那么增值业务也随之消失。而且便利店利润最大的热食类产品没有店员的话也不好销售,当然未来可能会有卖熟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因此我认为Amazon Go的价值不是把店员取代了,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是,也不是降低房租,这点我就不展开了。

当然,我也不认同“拿来既走”因为成本不划算就没有价值。这项技术的长远价值在于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超市比便利店更需要“拿来即走”),未来会发展成为智能零售的基础架构。

第二:未来“拿来即走”会是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 

未来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都会接受“拿来即走”。

为什么这样讲?道理与信用卡相似。信用卡本质上是给卖家增加了成本。在中国,商家要给银联交1%的手续费,在美国要给MasterCard或者Visa交3%的手续费。这个费用是卖家承担,要交给信用卡公司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很多快餐店都不接受信用卡,必须得用现金的原因。同样淘宝上有很多卖家也不接受信用卡付款,除非买家自愿承担手续费。

但是大多数商家为什么还是买了POS机,接受信用卡付费呢?原因就是老百姓都喜欢。老百姓不愿意带那么多现金,同时信用卡还可以透支消费。老百姓喜欢,就会倒逼商家必须接受这个消费方式。当然信用卡对企业也有价值,毕竟企业收一堆现金,理账也很麻烦。

所以我认为,未来“拿来即走”技术,会像信用卡一样,尽管对商家来讲有成本,但因为消费者喜欢,会倒逼超市、便利店去接受,成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便利店,当你周边的其他便利店全都“拿来即走”了,你会不接受吗?

对于“拿来即走”的技术提供商来说。未来潜在的收费模式也跟信用卡一样,不管店家卖什么东西,就抽成收1%的技术服务费。而且随着时间发展,技术改造的成本会越降越低。

第三: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一定会重兵投入

这个很容易理解。电商相关的基础设施从来都是阿里的菜,以前做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都是为了电商服务。但是电商现在饱和了,更广阔的空间是线下零售(虽然过去二十年电商发展很快,也只占了社会整体零售总额的10%左右)。

线下零售的基础设施是什么,,首先是移动支付,未来“拿来即走”也是。试想,一个商家或品牌店,既有线上业务,也有线下业务。线上用的阿里的天猫、支付宝和菜鸟,线下用阿里的移动支付和“拿来即走”,这不是很自然么?

所以目前不论阿里、腾讯、京东,都对这个领域极其重视。阿里推出了自己的盒马生鲜,又联手百联,买了大润发,腾讯即将重金入股永辉,都是战略性的投资,他们看重的是线上和线下融合后,形成的零售新生态。

国外其实也是,今年6月亚马逊137亿美元收购了Whole Foods(全食超市)。以前我要买个生鲜食品,不可能让亚马逊给我送。3天之后到,谁也受不了。现在有了线下超市Whole Foods的门店,你在Amazon上下单,基本可以做到3小时以内送到家。

第四:创业者该选2C还是2B?

2C就是直接去开无人便利店,好处是能做商业全栈,坏处是你和其他的便利店是竞争关系,“拿来即走”技术做得再好也就只能给自己用了。而且国内便利店市场太散了,你自己做2C其实很难规模化。

2B就是不需要自己开店,而是选择跟7-11、罗森、全家等大大小小的便利店以及超市合作,提供技术服务。好处是可以服务一个很大的市场,坏处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就是阿里这些从线上转线下的巨头。但这里还是有机会,中国线下零售市场又大又散,你吃掉Pizza的一个角儿可能就已经不小了,而且还有被巨头收购的机会。

讲了这么多商业逻辑,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实目前“拿来即走”的技术成熟度并没有那么高,Amazon Go也一样,主要还是Corner Case太多,例如拿起一个货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两个人同时拿一件东西、一家人拿东西爸爸付账等等。

所以类Amazon Go的商业化进程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一些细分领域,例如无人柜可能商业化更近一些,因为场景简单很多。具体的使用体验就是扫码打开柜子,拿完货品关门即扣费,类似打开冰箱的体验。当然这个领域也不像无人驾驶那样,一定要做到99.99%的可靠度才能商业化。所以,“拿来即走”距离现实应用肯定不会像无人驾驶那么遥远。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