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替代”还是“赋能”?AI心电再战长城

锌媒体报道

——长城·智能心电人机协同锦标赛精彩上演

作为近年来最热门的科技话题之一,人工智能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崭露头角。心电领域“人机大战”已举办数届,屡屡成为医疗界关注焦点。AI已来,是“替代”还是“赋能”?

10月12日下午,“长城·智能心电人机协同锦标赛”在第30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现场拉开帷幕。本次比赛与以往“人机大战”不同,不仅有人机“对战”——医生与AI机器医进行心电读图速度与准确率比拼,更有人机“协同”——AI辅助医生心电判读,对人工智能赋能心血管医疗予以形象展示。

本次大赛专家云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任评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主持,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乐普医疗”,股票代码300003)副总裁、上海优加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优加利”)董事长陈娟女士,优加利监护分析部总监汪嘉雨先生到场观赛。

马长生教授致开幕辞。他对医疗领域AI技术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并对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表示期待。同时勉励大家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AI时代先进科技的协同下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刘健教授发表了题为“AI-ECG,是替代还是赋能”的精彩演讲。他对世界范围AI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分析与展望,指出:“未来,医疗、医生、人工智能三者的关系应该是:AI辅助医生,处理医疗数据,医生治病救人。AI赋能医生,更快更好地救治患者,并赋予医学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爱的温度。”

“替代” or“赋能”?看AI如何助力心电解读

比赛开始,16位参赛选手为历届人机大战获奖医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电高手,分为8组,历经三轮比拼。第一轮人机对战赛,AI以速度及准确率的显著优势获胜;第二轮人机自选赛,8组选手均选择使用AI辅助诊断,成绩明显提升;第三轮人机协同赛,有7组选手的准确率超过90%,用时也大大缩短,AI辅助对心电分析诊断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

与会专家对选手们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颁发本届长城会专属“烽火奖”,并就AI技术的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各抒己见。

医疗对AI有需求,更有要求

郭继鸿教授:AI算法相对传统心电算法,准确率和运算速度有很大优势,医生需要AI的帮助。但医学AI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不能完全依赖AI,对AI出具的诊断结果,医生还要再进行复核和确认,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医疗领域一贯讲求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所以,我们也要对AI提出更高的要求,它的进一步研发应与临床更紧密地结合。

AI已来,前景可期

陈良龙教授:在心电分析方面,AI对心电异常信息比较敏感,能快速运算,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医生完成诊断。AI心电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基层医生的心电检查及判读工作。AI有大数据做支持,可说是集成了千万医生的经验和智慧,发展前景广阔。

AI虽来,医生不会失业

张瑞岩教授:虽然很多基础工作可以由AI来完成,但医生不会失业,因为AI的定位应该是诊疗辅助工具,帮助医生提高效率,解放劳动力。AI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那么它的发展方向也需要由医生来引导,我们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让AI提供更大的帮助。

学习使AI不断进步

卢喜烈教授:AI也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而且是在向顶尖的心内科专家学习,所以才会有高起点和强大的功能。人机协同模式比较理想,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AI的学习速度很快,技术又在不断进步,所以未来一定会更加准确和迅速。

AI与医生,“协同”是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医生是与AI竞争,还是把它当成好帮手来协同提高,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也应已经有了答案——AI是助手而不是对手。在医疗领域,它已经开始帮助医生提高诊疗能力和效率。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持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将自己所学教给AI,让它和医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大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创造“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也是医生的真正期许。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