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观点

·

一名优秀的CTO 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格雨

写在前面

前几天读了医疗器械公司 WellVia 的 CTO Peyton Reaves 写的一篇文章,文中列举了优秀 CTO 应该具备的几个品质,包括敏锐的商业头脑、新趋势和新技术的持续评估、丰富的技术背景、聚焦企业文化、组织团队技术建设和担任导师。他认为具备这几项品质,对于构建团队的长期愿景和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怀着远大理想的初创公司,更应该寻找合适的人出任 CTO。今天我想就他提出的这几项品质,结合我自己经历、看见、听说的故事,和大家分享经验。

敏锐的商业头脑

CTO 是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官)的简称,在很多初创科技公司,CTO 的岗位目标或许更偏重 CO,即 Chief Officer。CTO 是企业的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和战略规划师,并不会仅仅将 CTO 定位为“技术大师”,这一点和对于 CFO 的定位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一名大号的会计师。一名优秀的 CTO,他需要能够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从流程到规划,他都需要能够非常清楚地理解。CTO 需要能够利用手中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企业的业务服务,解决实际的问题,推动企业的技术、产品落地。一位我认识的高管曾经这样说过:“没有落地,别谈技术梦想”。

Amazon 的 CTO Vogels 博士是一位杰出的 CTO,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里介绍了 Amazon 在机器学习领域的技术布局。据他介绍,在过去的 20 年间,已经有多达数千位软件工程师在 Amazon 参与了机器学习项目。他认为 Amazon 是一家在业务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前沿公司,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才会让业务发展不断突破瓶颈。

多说一句,光有敏锐的商业眼光还不够,你还需要了解技术前进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技术的前进不仅仅取决于它本身,而是和大环境发展、上下游用户也密切相关。比如 AI,60 年代其实就已经提出了相应概念,为什么直到今年才进入发展元年?因为芯片的计算效率、数据样本规模没有达到要求。

想要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首先 CTO 需要具备产品经理的能力和思维。大多数 CTO 都是由技术工程师成长起来的,否则他可能会缺少技术领导力,这一点我们后面会具体阐述观点。CTO 只有具备了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多地从业务角度思考技术落脚点和时机,听着很容易,其实很难做到,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了,需要环境、经历的历练,更别说敏锐的商业头脑,这更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思考,也许还需要一些失败,才能逐渐让技术人员具有这些能力,进而成为优秀的 CTO。

试想,一名优秀的中场指挥官,没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反应,怎么能够起到整支球队的战术指挥官和实践者职责呢。

对新趋势和新技术的持续评估

如果你想进步、想要所有的成绩,人生中就不断会面临各种挑战,需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个人层面需要不断地输入,学习新的知识,保持对行业、领域内新技术的更新。看论文可以被认为是架构修炼的一种方式,因为很多论文写得比较严谨,也比较系统化,了解一个系统实现的细节对于架构方面的成长很有用处。

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找到我,“周工,我看到你出的书了,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我对他说:“你每天 7 点起床,11 点睡觉,中间所有空闲时间都拿来学习、思考、总结技术问题,你就可以提高了”。这不是开玩笑,任何人想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效、高效、有针对性地付出时间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回到我们的主题。首席技术官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需要能够预判未来业务的落脚点,并且根据这些预判去寻找合适的技术,帮助业务平稳落地。科技圈每天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只有持续地对这些变化追踪、了解,你才能够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高效的运作、向上发展。我们这里说的技术可不仅仅是操作系统、硬件,或者编程语言,也包括软件开发流程(让我们更快地生产出更好的软件)、测试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以及平台架构等等,所有有助于科技企业成长的技术手段。

Vogels 博士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关注,也为 Amazon 带来了现在的业务。他对于人工智能持务实乐观的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帮助企业摆脱工作中对于人类健康有害的工作,转而让机器执行这些任务。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使人类获得了自由,也让企业找到了新的盈利方向,如果现在哪一家企业放弃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那么它也在放弃未来的商业机会。正是因为对发展趋势的明确,协助 Amazon 业务管理层坚定地选择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代技术的发展重心,并取得了成功。

这一个品质实际上是与“敏锐的商业头脑”相辅相成的,仅有商业头脑,而没有前沿领域的科技手段学习、认知、使用能力,我们很难为商业模式构建技术城墙,会很容易让自身的卓越的商业模式被竞争对手复制。人工智能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代技术革命,也正是因为它的门槛比较高,一般公司无法快速复制,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该领域发展。大家可以参照德国提出的工业 4.0 计划,其特征也是智能化,设备和被加工的零件都有感知功能,能实时监测,实时对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调整,保证加工质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 CTO,我们需要一边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新技术,自己能够上手使用,也要结合实际团队情况,规划新技术的预研、落地步骤,让团队成员既能享受到稳定技术的红利,也能不断地尝试新事物,让大家能够看到未来,不担心自己逐渐落后于行业的发展,更能提升对于公司的归属感。

丰富的技术背景

从很多信息汇总来看,科技圈普遍认为 CTO 最好能够具有领导不同的软件技术团队的背景经验,具备在软件开发流程、架构、产品上能够有较为综合的领导能力。如果你没有围绕产品开发周期的各个角色的轮转实际工作经验,担任 CTO 之后,很多时候确实容易犯错误,而且错误几乎不可避免,毕竟人的经验很多时候都是摸翻滚打积累出来的。

对于这一层的理解,我认为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技术尊重和工作经验。

第一部分是下属对你的技术尊重。要带领工程师,你首先需要深入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流程,以及程序设计的艺术。你理解得越深入,在和下属工程师进行技术对话时,参与能力就越强,越容易获得他们的尊重。微软的一位工程师这样评价比尔. 盖茨:“盖茨最喜欢和他的工程师一起将程序分析到比特、字节层面。在技术战斗中他可以非常轻易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他之所以可以获得工程师的尊重,因为他可以轻易地战胜他们”。

成功地管理工程师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得到你管理的下属的技术尊重。如果没有技术尊重,那么你的每一个具体想法,都可能会遇到主动或者被动的阻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期没有做过工程师的团队管理者,才会觉得有效地管理工程师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要得到技术尊重,关键因素包括:

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

拥有良好的过往履历;

做出技术贡献;

追逐技术潮流的最前沿;

成为一个技术或者职业组织的活跃成员;

展现出强大的个人价值。

技术尊重的这些不可分割的组成元素,解释了为什么从公司外部招聘过来的 CTO 很难真正落地(短时间内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你所选择的这位“空降”的 CTO,你需要充分考虑他是否有良好、可以被证明的履历,这样才能让团队对他产生尊重感,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技术团队是不会空降高管的。

第二部分是丰富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一名合格的 CTO,他应该具备对于技术团队的杰出的管理能力,包括丰富的团队建设经验、丰富的人员管理经验、完整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调研 / 预研经验、丰富的系统架构经验、较好的英语能力(因为很多文档、演讲都是全英文的)等等,这些能力的积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想要真正做到“丰富的技术背景”这一条品质要求,其实不那么容易,不是靠时间堆积就行的。

说到这里,我推荐大家看看章文嵩博士的成长过程。章博士是技术专家,也是 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 虚拟服务器) 开源软件创始人,曾经是 TelTel 公司的首席科学家,ChinaCluster 的共同创办人。2009 年加入淘宝,任核心系统负责人,沉淀了 CDN、TFS、Tair、Tengine、MySQL、JVM、Linux 内核、图像搜索等技术和产品。他在淘宝网的时候,通过低碳技术减少能耗,成功地将能耗降低为原有的 1/4。2013 年投身云计算事业,历任阿里云飞天二部负责人、阿里云 CTO、阿里云首席科学家,负责 ECS、RDS、OSS、CDN、SLB 等云产品。2016 年 5 月,滴滴出行发内部邮件对 CTO 线进行了调整,任命章文嵩为高级副总裁,负责 CTO 线基础平台部兼工程技术委员会主席。大家可以看到,章博士的发展过程一直是沿着技术主线布局前进的,经过了云计算的历练,现在可以走到一个新的 CTO 平台。

聚焦企业文化

很多技术出身的 CTO 或者技术团队管理者,容易出现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团队的氛围建设,或者企业文化的落实等,这些都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只是过来做和技术有关的工作的。这一点认知是完全错误的。作为一名优秀的 CTO,你应该理解,其实很多工程师将你作为他们的目标、导师,如果你处理团队事务的能力很差,导致团队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那么无论你的技术能力多强,最终也会带领团队走向没落。记得小时候看上海申花队的报道,说请来了原巴西国家队的一位主教练,结果战绩反而越来越差,最后了解才知道这位主教练每次训练完就立即会酒店,从来不和球员在场外沟通,更谈不上文化建设了。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手段,不和任何人沟通,不输球才怪。

一家有自身固定文化的企业,员工更容易跟随企业的发展策略前进并获得持续成功,这是企业文化所带动的员工归属感,也会进一步吸引合适的人才加入队伍。

CTO 即使技术人员看待自己未来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公司对下沉淀自身文化的一个渠道。很多工程师都渴望自己被关注,也渴望能够融入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里,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景(职位、金钱、技术理想),不被重视的感觉没人喜欢。CTO 唯有认真看待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你才能够真正收获人心,聚集大家一起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

组织团队技术建设和担任导师

作为一名 CTO,你应该会有很多机会向团队成员展示对于业务和技术上的经验和知识。辅导员工、培训员工,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在美国,每个科技公司的技术副总裁、CTO 和高级架构师都很注意影响力,我们经常看到当公司内部有技术分享的时候,很多人主动去讲,尽可能展现自己在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长项。

如果一个工程师、技术主管、CTO 或者架构师,有了这种技术领导力,当他跟同事一起讨论问题或者一起协调问题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有一种倾向的感觉,他说的事情一定不会假,往往有这种效果。美国各大公司的 CTO 经常参加业界的分享,做各种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包括出书、参加各种活动都非常活跃。除了对公司有利以外,其实这也是给自己的职业发展铺一条路,所以影响力不仅仅为了企业,也是在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国内的技术博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一些大牛纷纷开始转战技术平台(比如 InfoQ), 也有一些开始通过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形式继续传播影响力,最主要还是由于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手机客户端,而且技术博主的收入几乎为 0。欧美人还是有很多喜欢访问网站,而对于写技术文章这个工作来说,由于 CTO 常年耕耘于技术前沿,所以很多公司的 CTO 义无反顾地承担了公司 Blog 的重责,是博客文章的重要贡献者。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美国 Amazon 公司的 CTO Werner Vogels 博士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 CTO,他有自己的技术博客,我对他最近的帖子进行了截图:

大家可以看到,博士除了写一些和所在公司相关的深入技术和方案介绍、产品设计分享以外,他也会针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分享,就有了“Back-to-Basics”系列,我上个月决定开始在 Info 开设自己的技术杂谈系列、开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是源于博士的启发。

总结

敏锐的商业头脑、新趋势和新技术的持续评估、丰富的技术背景、聚焦企业文化、组织团队技术建设和担任导师,这些品质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对于技术的狂热追求,对于技术用于产品的狂热热情,以及从工程师做起的扎实基础,这三点是一名优秀 CTO 的成长基础,缺一不可。而对于自身的要求,我觉得 CTO 需要追求卓越。为什么需要追求卓越?因为这个世界是发展的,科技发展更是非常得快速,你可以看看,所有的成功的科技公司都是因为跑在了别人前面,而不是慢悠悠的工作态度,这就是科技界的残酷,也正是为什么 FaceBook 办公室里贴着:“要么做到最好,要么死亡”。诸位有成为 CTO 梦想的同学们,加油!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游客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全部评论